让影视和文旅彼此吸引,携手同行

源自:文艺观察报

李 晨

《文艺观察报》(2024年06月15日 第A3版)

在影视叙事的织锦中嵌入城市的灵魂,借由光影的笔触描绘出地域风貌的深邃,唯有如此,影视作品与拍摄地才能达成精神的共鸣,共同孕育出触动人心的艺术佳作,引领观众步入那既遥远又亲近的梦想之地。

近期,电视连续剧《云隐之城》在网络上掀起观看热潮,其依托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与细腻温婉的情节设计相辅相成,为观众铺设了一条洗涤心灵的文化之旅。

《云隐之城》仅是冰山一角,一系列富含地方色彩的热门剧集正成为文化旅游融合的新风尚,凸显了影视媒介作为跨领域桥梁的非凡作用。随着《你的旅途风景》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观众纷纷踏足云南大理,于洱海畔捕捉同款晨曦,或是循着剧中线索漫步古城石板路,这样的影视旅游现象日益盛行。再如,在《岁月留香》的引领下,旅人穿梭于广州的骑楼老街,品味一盅两件的早茶时光,不仅领略了剧中场景的现实版,更深刻感知了城市的脉搏与温度。这些剧集以景致、建筑、美食为媒介,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风土画卷,不仅美化了城乡的审美视野,也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的品牌形象与吸引力。

探讨“影视激发文旅活力”的同时,我们也应反向思考,地域文化的独特宝藏如何能滋养影视创作,促成影视与文旅的“互惠共赢”局面。

影视叙事的根基在于构建一个富有质感的故事世界,这不仅关乎时间空间的设定,也关乎情感氛围的营造。城市与乡村不应只是镜头下的匆匆过客,或是短时的“流量明星”,而是要深入情节的肌理,成为深化主题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在《都市双面》中,既有摩天大楼的璀璨夺目,也不乏旧巷深处的生活温情,两者并置,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视觉语言,使背景不再仅仅是陪衬,而是成为传递深层意义的载体。

选址不仅要着眼于外在的美色美食与地标,更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精髓,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将这份独到之处融入创作之中。因剧择地,因势利导,不仅要通过鲜明的地理标识刷新视觉效果,更要把握住地域文化的精髓,以此反哺剧情,让作品更加走心。《归途漫漫》巧妙地将西安的历史沉淀与现代生活的烟火气息交织在一起,激发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在观众的热烈讨论中,可见城市风貌与人情世故对于激发共鸣与表达欲望的强大驱动力。与城市的精神特质相拥,与城市中各色人等对话,当剧情与拍摄地完美融合,观众便能在情景交融中实现心灵的共振。

近年来,多地区通过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等措施,推动影视与文旅的深度结合,为影视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促进了题材的多元化与艺术品质的飞跃。江苏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推出了一系列既有口碑又有正面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桥·梦》讲述了长江大桥建设者的故事,特意选在历史积淀深厚的扬州进行拍摄,利用现存的历史遗址增强叙事的真实感。福建省则致力于打造“闽东影视走廊”,为剧组提供便捷的拍摄环境,促进了拍摄资源的高效整合。

展望未来,深入开掘地域文化的富矿,将为影视创作开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催生更多蕴含地方风情的优秀作品。各地需在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的同时,不断创新文旅合作模式,提升影视拍摄的专业服务水平,拓展产业链条,让每一处取景地不仅成为“一时网红”,更能持续闪耀,成就“永恒经典”。

以城之名,赋剧以魂;在剧之中,探城之深。当影视与城市在精神层面和谐共生,作品方能生机盎然,绘就的诗与远方,才会令人无限憧憬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