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老牌子,“浪姐”怎么就不火了,“歌手”却能一路爆红?

在今年的春日电视荧屏上,两档的老牌音乐竞演《乘风2024》与《歌手2024》狭路相逢,共同掀起了一场视听盛宴与话题风暴。然而,在持续的热度与关注背后,隐藏着老牌IP不得不面对的艰难挑战与转型阵痛。

同样是老牌子,“浪姐”怎么就不火了,“歌手”却能一路爆红?

当音乐竞演节目步入第五个甚至更长远的年头,其品牌知名度自不必赘述,但随之而来的观众审美疲劳问题却如同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节目组在“变”与“不变”之间走钢丝,既要避免落入陈规俗套,又要防止过度革新导致观众流失,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面对这一困境,老IP的创新之路既有章可循,又不乏赌博色彩。首当其冲的是嘉宾阵容的革新,引入“新面孔”成为关键一役。这里的“新”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新人,而是指具有话题性、或情怀加分的艺人,他们至少需满足一项,才能吸引挑剔的观众目光。《歌手2024》邀请那英担纲,无疑是明智之举,她不仅镇得住场,更引领节目走向高潮。相比之下,《乘风2024》尽管有王琳这样的资深演员加入,却仍显得力有未逮,缺少一位真正的领军人物。

歌曲选择上的创新同样不容忽视,它考验着节目组的音乐品味与市场洞察力。既要考虑成本控制,确保热门与冷门曲目的巧妙搭配,又要兼顾音乐性和视觉效果,力求每一次演绎都能成为话题。有时,剑走偏锋挑选另类歌曲,也能收获热搜效应。无论是编曲的新颖还是舞美的震撼,只要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便是成功。

此外,改变形式也是创新的一大路径。《歌手2024》大胆启用直播模式,将音乐竞演直接升级为即时艺术对决,这种近乎“裸奔”的真实感让节目充满未知与刺激。湖南卫视此番操作,似乎试图重燃昔日《超级女声》的辉煌,只是这一次,无论是新人还是老将,都需在舆论的热油中历练,承受全民的审视与评判。

而“浪姐”系列,作为音乐竞演类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讲述而非演唱本身。起初,它因触及社会对30+女性的关注与共鸣而迅速走红。然而,随着四季的更迭,其故事性逐渐枯竭,只剩下程式化的女性主义表达,失去了初时的与深度。在选角与选曲上的局限性,更是让“浪姐”难以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未来的道路显得模糊不清。

相比之下,《歌手2024》却逆风翻盘,凭借直播模式的激进变革,以及那英这位“国门守护者”的独特象征意义,不仅引发了观众对华语乐坛现状的集体反思,更激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音乐狂欢。节目在舆论的波涛中航行,既展示了情绪的力量,也警示了失控的风险。在这一切喧嚣之后,人们期待《歌手2024》能否回归音乐本质,以自身为范例,引领音乐综艺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图片源自/节目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