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俊:想在青春正好时,把最佳形象留给大屏幕

正当《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在荧屏上掀起热潮,龚俊以其独到的古装扮相和生动演绎,悄然拓宽了领域的界限。他那融合高贵与活泼于一体的表演风格,精准捕捉了古偶迷的心。而今,龚俊不仅在古装领域大放异彩,更在现实主义题材中实现了自我超越,其日益增长的好感度正是源于不懈的追求与内省。在与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深度对话中,龚俊揭示了他那份从容背后的强大力量源泉,那是一种对工作的渴望,以及从学生时代便生根发芽的自我驱动精神,正是这份动力,让他在看似轻松自如的表演背后,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龚俊:想在青春正好时,把最佳形象留给大屏幕

"东方月初",这一角色并不简单等同于龚俊本人的真实面貌。

北青报:在你丰富的演艺经历中,"东方月初"这一活泼讨喜的角色似乎与你本人气质不谋而合,这次的演绎过程是否如外界所料,轻松而自然?

龚俊:实则不然。尽管连制作团队也认为我与月初前期的开朗性格有些相似,但私下的我其实相当静默,特别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我认为自己是个懂得界限的人,不倾向于强行社交,除非工作所需。与月初的相似,更多体现在为了活跃氛围或避免尴尬而主动发言的时刻。我与他的相似之处并不多。

北青报:与的合作带来了哪些的体验和收获?

龚俊:月初角色的外放特质与我以往角色大相径庭,幂姐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比如,拍摄初期我习惯性地背手而立,那是我过去诠释古装角色留下的习惯,幂姐及时提醒我月初并非如此。这些建议让我意识到,演绎月初应当是随性而为,这对我影响颇深。

北青报:在仙侠剧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狐妖小红娘》凭借什么在人物设定和角色深度上脱颖而出?

龚俊:该剧的一大创新在于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尤其在探讨跨越种族的爱情界限时,它讲述了打破常规、成长与爱的故事。剧中角色勇于走出舒适区,不受外界干扰的勇气,使得本剧与其他古装仙侠作品显著不同。

北青报:在这之中,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龚俊:最吸引我的是红红与月初的爱情线索。前期的剧情中,两人虽有共同目标,但月初对红红的情感尚未明朗。待月初离开涂山,人妖间的隔阂与偏见加剧,他们为了爱和共同目标,在重重矛盾中努力修补裂痕,那份纠结与苦楚深深打动了我。

复读高考的往事,让龚俊与"东方月初"产生了共鸣。

北青报:"东方月初"的成长轨迹中,有哪些是你能深切体会并共鸣的部分?

龚俊:月初对情感的执着,无论是亲情还是对目标的追求,与我有着共鸣。我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

北青报:这份共鸣源于你早年的何种经历?

龚俊:在高中以前,我贪玩而不思进取,直到目睹周围人通过努力考取理想大学,我才猛然醒悟,选择复读一年。幸运的是,我最终考入东华大学表演系,梦想成真。

北青报:"东方月初"对你有何启示?

龚俊:他为爱牺牲的精神令人钦佩,这促使我思考,为了心中所向,放弃个人享乐,全力以赴,这是我应当学习的。

北青报:以你现在的眼光审视,"东方月初"是否留有遗憾?

龚俊:月初总为他人考虑,为和平奔走,鲜有自己的闲暇时光。我希望他能稍作休息,不要过于劳累。而我本人,享受紧凑的工作节奏,休假时尽情放松,即便无假可休,保证充足睡眠亦足矣。剧组生活对我来说,既规律又充实。

北青报:面对日益紧凑的工作安排,你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龚俊:选择在于个人,既然成为公众人物,便需接受生活中的某些牺牲。目前的状态恰是我大学以来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既能享受假期的放松,也不排斥密集的工作。只要有机会,我仍会尝试新角色,拓宽戏路,正如去年涉足现实题材剧集,扮演法官与刑警,未来亦有涉足电影的打算。我希望能把握当下,将最好的一面留在屏幕之上。

北青报:未来,你最渴望挑战哪种题材或角色?

龚俊:我向往那些能让演员完全沉浸其中,贴近现实生活的角色。如《》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那种真实、压抑的氛围,让人感同身受。我希望能在镜头前展现这种强烈的生活质感和深度沉浸的表演状态。

北青报:你的镜头前的松弛感被广泛赞誉,这份自如源于何方?

龚俊:经验的积累让演员逐渐释放自我,与镜头和人群的频繁接触提供了不同的感悟。从的初次紧张到如今的自如,我在不断学习前辈们的从容。松弛感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不给自己设限,才是真正的自由。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