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也玩套路?原创电影不香了,续集大片卷土重来!

【环球银幕瞭望】当《芭比》与《奥本海默》这对异军突起的原创双雄在去年的盛夏时节卷起超过24亿美元的全球旋风时,许多好莱坞的观察家们一度认为,的复兴曙光已然破晓。然而,进入新的年度,夏日荧幕上的景象却仿佛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令人心头一凉。《》在一片反思声中哀叹道:“‘芭比海默'的辉煌犹如昙花一现,好莱坞再度沉溺于的舒适区,创作灵感似乎又陷入了冬眠状态。”

好莱坞也玩套路?原创电影不香了,续集大片卷土重来!

去年的7月28日,在洛杉矶的光影交错中,两部影片如同双子星般闪耀,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时至今日,尽管业界对原创力量的期盼未曾消减,但暑期档却未能再现去年的辉煌,备受瞩目的《特技狂人》不仅未能博得好评,连本土票房也未突破亿元大关。即便是曾在《芭比》与《奥本海默》中大放异彩的瑞恩·高斯林与,也未能在新作中重现昔日的票房魔力。《纽约邮报》对此评论道:“‘芭比海默'的神话似乎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境,好莱坞的创作模式迅速回滚,续集再次占据了主导地位。少数的原创尝试并未引发连锁反应,一切似乎回到了熟悉的轨道。”

若将视角扩展至整个2024年的电影市场,真正能够引起轰动的原创作品可谓凤毛麟角。截至7月初,北美票房前十榜单中,仅有《神秘友友》与《鲍勃·马利:一份爱》两部原创之作勉强跻身其中,而它们的本土票房分别停留在1.1亿与9689万美元,与《头脑特工队2》和《沙丘2》的天文数字相比,显得相形见绌。整体而言,今年的北美电影市场仍旧由IP系列电影主宰,无论是《特技狂人》的票房滑铁卢,还是《挑战者》的本土收入仅为5011万美元,都让那些期待原创电影复兴的专家们感到了一丝寒意。

有分析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多变,包括北美影视行业的罢工风波,以及流媒体平台带来的市场冲击,使得好莱坞对创新内容的探索变得更为谨慎。原创电影的市场成功总是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即便是迪士尼这样的巨头,其上一部大获全胜的原创电影《寻梦环游记》也已是七年前的事了。如今,迪士尼正筹备《玩具总动员5》的制作,这一举动无疑反映了整个行业对续集的持续偏好。

截至目前,2024年北美票房冠军榜上,前八席无一例外皆为续集之作,而《死侍与》、《小丑2》、《异形:夺命舰》、《角斗士2》等重量级续集亦蓄势待发,准备登台亮相。在“theRinger”网站看来,尽管IP电影的边际效益递减,且观众的审美疲劳日益显著,但好莱坞依旧热衷于续集的制作。“在过去20年间,IP电影的数量膨胀了近三倍。好莱坞早已不再满足于‘三部曲'的概念,诸如《熊猫4》、《:生死与共》等系列的第四部,甚至是《大战金刚2》作为‘怪兽宇宙'的第五篇章,它们虽沿袭了原有的世界观,但口碑却往往每况愈下。然而,好莱坞的决策层并不在乎评分的高低,他们制作电影的首要目标是盈利,追求的是最大化商业价值的挖掘。”

根据流媒体平台Tubi的一项调研显示,高达74%的美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观众更倾向于欣赏原创内容,而非重复演绎的旧酒新瓶。然而,雅虎财经引用EntTelleigence的数据揭示,好莱坞制片方对IP的依赖性依然顽固,背后的驱动力仍然是对高额票房的追逐——近十年来,北美年度票房前十的电影总收入几乎占据了全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电影制片人查维斯·诺克斯直言:“这纯粹是经济考量的结果。市场推广的成本极高,而推出一部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显然风险更低。”反观近两年的《只想爱你》、《》等原创佳作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准的营销策略和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即便是《芭比》的票房奇迹,也无法忽视其在社会舆论层面所引发的巨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