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微短剧产业茁壮成长

最新消息指出,上海的文化和旅游部门协同广电机构,联手推出了旨在促进微短剧产业蓬勃发展的全面策略。这套包含九项具体措施的政策包,辅以四项针对性的扶持计划,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催生超过300部精良的微短剧作品,同时扶植至少十家领头羊级别的企业,力图将年度微短剧产业的规模扩张至150亿人民币。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城市IP为依托,强调精品内容的领导作用、产业集群效应的强化、中小企业扶持的深化以及政务服务功能的优化。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下,传统的影视作品面临着制作周期漫长与成本高昂的双重挑战,难以适应现代观众对娱乐内容即时性和碎片化的需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微短剧应运而生,凭借着较低的投入与快捷的制作流程,迅速占领了市场的一席之地,成为了互联网娱乐的新宠儿。政府适时介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无疑将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助力其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构建一个集空间集中、创作活跃、服务精准、科技加持与秩序井然于一体的微短剧产业生态系统。

政府的积极姿态与政策激励,将激发更多精英人才投身于微短剧的创作之中,催生一系列高质量的微短剧佳作,引领产业向着“精品化生产,良性生态建设”的方向稳步前行。上海市政府计划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微短剧产业链的全方位支持与奖励。得益于此,诸如《大妈的世界》这样的微短剧脱颖而出,荣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选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之一,证明了政策春风对微短剧产业的积极推动力。

政策“组合拳”的落地,将进一步催化微短剧与城市IP的深度融合。根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飙升至373.9亿人民币,同比增幅高达267.65%,这不仅彰显了微短剧内容创作的蓬勃生机,还揭示了其作为新兴媒介在文旅资源整合、地方经济增长以及地域文化传播上的巨大潜力。“文旅微短剧”正逐渐成为行业新风尚,政策的指导将不断挖掘并激活地方文旅特色,塑造独具一格的文旅IP,以高水准的“文旅微短剧”为载体,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活力,驱动文旅产业的可持续繁荣,“文旅+微短剧”模式有望成为营销传播的新动力源。

支持微短剧的国际化步伐,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优质内容走向世界的关键步骤。在全球传播的舞台上,若一味追求宏大叙事而忽视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受众的接受心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文化折损”。相比之下,微短剧以其“小视角”与“故事化”的手法,采取易于海外观众理解与共鸣的表达方式,创新了话语传播路径,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亲和力。在国际传播的新格局下,政策的支持将助力微短剧跨越国界,为构建全球共享的新理念与新表达贡献力量。

尽管微短剧处于快速成长期,但也暴露出一些隐忧,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过度迎合市场口味等问题,这些都可能损害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强化对优质微短剧的培育,更要加强内容审查,开展整治行动与行业规范工作,确保微短剧创作者更加注重作品品质,共同维护行业健康有序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