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好莱坞特效大神约翰·休斯:AI给艺术家带来新玩具,但也可能抢走饭碗

在休斯的带领下,R&H Studios为贡献了超过150部电影的视觉特效服务,并因此荣获三次最佳视觉效果奖。公司还开发了26项专有技术,并获得了四项奥斯卡科学技术奖的认可。然而,尽管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该公司还是在2013年因经营问题进入了破产重组阶段。

聊一聊好莱坞特效大神约翰·休斯:AI给艺术家带来新玩具,但也可能抢走饭碗

到了2017年,休斯将他的专业知识带到了中国,与道影业合作参与了《疯狂的》、《天·火》和《侍神令》等影片的特效制作工作。目前,他还担任着主演的新片《七圣》的特效总监一职。

今日,首届中国(象山)北纬30°周在浙江省象山县成功举办。本届活动以“AI共生时代,拥抱青年与海”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科幻电影创作者、科学家以及艺术家共同参与。通过这次盛会,旨在探索中国科幻电影的创新潜能,拓展创作视野并激发新的想象力。

——特效制作中的挑战

休斯深入探讨了特效制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性。他指出,在过去,模拟自然现象如水流、烟雾及植被等是特效制作中的一大难题,这要求团队具备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来建立精确模型。对于休斯而言,这些元素的再现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较量,同样也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虽然技术进步让某些特效变得更加容易实现,但要达到逼真的角色效果依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比如,《小猪宝贝》作为首部采用电脑生成角色为主角的电影,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此之前,想要让非现实存在的角色出现在大银幕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休斯回忆说,为了使电视节目中的马匹看起来像是在说话,早期的做法甚至包括在其口腔内涂抹花生酱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而今,随着软件工具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创造出更加真实可信的角色形象。

——人工智能对影视产业的影响

聊一聊好莱坞特效大神约翰·休斯:AI给艺术家带来新玩具,但也可能抢走饭碗

谈到人工智能(AI)如何改变电影制作时,休斯表达了他对这项技术既兴奋又谨慎的态度。他认为AI可以为创意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速内容产出的同时开拓更多可能性。历史上每次科技革新都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发展,AI也不例外。

不过,他也担心AI可能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消失。例如,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项目中,后期团队规模达到了近三百人;而现在有了AI的帮助,或许只需十分之一的人力就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尽管效率提升显而易见,但休斯强调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非单纯替代现有岗位。

具体到实际应用层面,休斯提到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利用AI进行面部替换技术,在特定情境下实现了演员面容之间的无缝转换。此外,AI还能显著提高前期概念设计的速度。但他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三维图像一致性方面,AI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美两国电影工业间的技术差距

关于中美两国电影行业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休斯表示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事实上,中国对于新兴技术的接纳速度非常快,很多先进设备在中国拍摄现场的应用反而比美国更为广泛。在美国,出于成本考虑,老旧设备往往会被继续使用直至无法再维持下去;相反地,中国则更愿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制作者倾向于使用现成的商业软件产品,而美国同行则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实力。这也使得像维塔数码、工业光魔这样的公司在视觉特效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Rhythm & Hues同样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并凭借其出色表现多次问鼎奥斯卡奖项。

——对中国电影业的启示

聊一聊好莱坞特效大神约翰·休斯:AI给艺术家带来新玩具,但也可能抢走饭碗

谈及为何选择加入中国电影圈,休斯分享了自己创立新工作室道影业的经历。起初,他在美国从事相关业务,直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制片人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参与一部《西游记》电影的特效制作。尽管该项目最终未能落地实施,但休斯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却因此愈发浓厚。尤其是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们开始学习中文后,他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尽管未能亲自操刀改编《西游记》,休斯仍然对未来有可能将这部经典作品搬上大银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