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宝典揭开东方明珠的时光秘密

十集短片,十幅香港美食画卷的细腻描绘,《香港之味》系列采用“日常生活+文化底蕴”的双重视角,精心编织了一部包罗万象的“香港美食百科全书”。

舌尖上的宝典揭开东方明珠的时光秘密

■ 特约撰稿人 李晓文

《香港之味》以十集短视频的形式,深度挖掘香港美食的多样面貌,它不仅是一场关于味蕾的沉浸之旅,也是一部城市微缩史的连续播放;既是对美食根源的文化追溯,亦是对香港未来愿景的现代展望。自7月1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与香港电台电视31频道同步首播以来,至上周圆满落幕,该系列片通过“生活+文化”的立体架构,生动记录了东方明珠的璀璨食尚瞬间。

该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携手香港电台共同打造。执行制片人及摄影总监余源伟认为,虽然每集仅五分钟、共计十集的时长看似无法全面覆盖香港美食的博大精深,但通过美食这一独特视角,足以窥探港人生活的多彩切面。从琳琅满目的佳肴到代代相传的地方风味,再到中国深厚的文化韵味,系列片展现了香港在新时代背景下守正与创新并蓄的文化生命力。

探索美食中的“仪式美学”,聚焦市井生活的斑斓色彩

香港被誉为“美食的乐园”,其居民对食物的热爱与理解,不断拓展着美食的边界与深度,从而孕育出独特的美食仪式感。

《香港之味》借美食之名,讲述香港的人文风情与历史积淀。比如,一碗简简单单的云吞面,外表平凡却蕴含家的温馨,成为了港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味觉印记;茶餐厅,作为许多香港人日常生活的起点,热腾腾的奶茶、香酥的菠萝包、浓郁的沙爹牛肉和滑嫩的蛋挞,构成了他们不变的早餐风景线,也构建了邻里间温情脉脉的社交空间。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熙熙攘攘的海鲜市场,每一处都散发着普通市民生活的独特烟火气。在香港这座快速节奏的城市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这座城市复杂与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镜头还深入到绿荫环绕的古老村落,那里盆菜宴的举行,不仅是家族团聚的象征,更是维系宗族情感的重要纽带。盆菜,集多种烹饪技巧于一身,将丰富食材层层堆叠,味道相互交融,既温暖了人心,也传递了传统的坚持与延续。

生活,既是“香港之味”的灵感之源,也是其存在的本质所在。《香港之味》在忠实记录香港美食的同时,巧妙捕捉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色香味”,展现出香港人积极向上、勤劳朴实、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正是这种狮子山下的奋斗精神,塑造了独一无二的“香港之味”。

美食变迁映射城市变迁,追寻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

香港独特的成长背景和环境,使其文化在东西方交流碰撞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香港之味》以此为基点,循着美食的线索,探究香港城市发展的脉络与深层文化意涵。

香港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尤其是与岭南文化中的广东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粤菜作为香港餐饮的中坚力量,涵盖了广府、客家、潮州三大菜系,历经岁月更迭,粤菜“精益求精”的烹饪哲学未曾改变,正如片中所述,“没有粤菜,香港便无‘美食天堂'之美誉”。随着内地各省市人群迁徙至香港,诸如浙菜、鲁菜、川菜等地方菜系也在香港遍地开花,异乡风味背后,承载的是移民们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他们与香港本地居民共同奋斗,共享“香港之味”中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团结精神。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华,纪录片恰如其分地将香港比喻为“全球美食的竞技场”。在这里,东西方美食文化的交融不仅仅体现在餐桌上的异国风味,更在于对各国美食梦想的接纳与孵化。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加之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香港之味”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透过香港饮食文化的细致剖析,可以看到对传统工艺的坚持、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对人间烟火的热爱以及对文化包容的认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之际,《香港之味》以美食为媒介,以创新手法讲述香港故事,不仅让全球观众再次领略了“东方之珠”的美食风采,更是在美食盛宴之下,聚焦“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与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