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部名为《人生大事》的电影以出人意料的姿态,席卷了17亿的票房,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紧接着,2023年的《消失的她》更是以35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了年度爆款。在这两股强劲的票房风暴中,演员朱一龙的名字被频繁提及,他被赞为“中国电影的新希望”,甚至有人认为他将“走向国际,角逐奥斯卡”……
然而,2024年的朱一龙却遭遇了一次事业上的考验。
考验,而非挫败。
在暑期档上映的电影《负负得正》中,朱一龙的表演并未能转化为预期的票房成绩,这引发了关于他是否能够“扛起票房”的广泛讨论:
如果一部电影票房大卖,那么演员便被冠以“中流砥柱”的美誉,仿佛他就是票房的保证。
反之,如果票房不佳,演员似乎就失去了这份荣耀,被质疑是否还有扛起票房的能力。
但这种将演员与票房挂钩的做法,实则是对演员的一种不公。
正如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所言,无论是输是赢,对运动员、对团队、对整个体育项目而言,过度的饭圈文化都是有害的。
在影视界,这种现象同样存在。沈腾和马丽的组合虽然凭借《抓娃娃》稳居票房前列,但他们之前的作品也曾遭遇票房滑铁卢,那时的舆论也曾对他们的才华表示怀疑。
演员们不得不面对“根据结果来编写问题”的现实,正如樊振东所感受到的无奈:“比赛打得好,成绩不是个人的功劳,为何有些看似赞美的言论,实则可能伤害到人?”
朱一龙和其他演员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质疑。
一
探索与尝试
众所周知,影视剧的成功与否,并非仅由演员一人决定。题材、内容、受众接受度、社会情绪等都是影响因素。
2024年的电影市场呈现出一种趋势:观众更偏爱直接和刺激的内容。年初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和《第二十条》,以及后来的《周处除三害》、《九龙城寨》和《云边有个小卖部》,它们的话题度和网络热度并未聚焦于演员,而是电影本身带给观众的体验。
社会舆论对电影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热辣滚烫》在春节档期表现不佳,是否就能简单归咎于“贾玲不行了”?同样,如果《飞驰人生2》未能打动观众,就能断言“沈腾的表演失效”了吗?
票房结果往往是“根据结果来编写问题”的反映。演员的表演固然对电影有重要贡献,但过分强调演员因素,无论是粉丝的推动还是资本的偏好,都可能对演员的未来发展和电影的市场价值评估造成短视甚至致命的影响。
在当前这个票房和市场反响愈发不可预测的时代,演员就像是被绑在一艘航行在汹涌波涛中的船上。票房好时,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票房不佳时,演员便成了众矢之的。
《负负得正》对朱一龙而言,是一次拓展表演、探索艺术的尝试。我们不应过度解读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
“演员扛票房”这一伪命题,不仅是饭圈文化的畸变产物,也是部分资本“轻故事、重人物”的短视行为。这种双向奔赴可能导致演员在未来选择安全而非突破,电影也更倾向于保险而非探索。
这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与“负负得正”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
电视剧的“密室效应”
电视剧领域同样存在“演员扛收视率”的现象。
曾经有句流行语:“男看靳东,女看孙俪。”这足以说明演员在电视剧领域的影响力。
除了靳东和孙俪,还有刘亦菲、刘涛、姚晨、周迅等女演员,以及胡歌、黄轩、张译等男演员,他们都是收视率榜单上的常客。
电视剧的观众主要集中在70、80和90后,他们对“两性婚恋”、“职场爱情”、“家庭关系”等题材有着持续的兴趣。同时,“仙侠乱斗”、“古装悬疑”、“民国谍战”等类型也拥有稳定的观众基础。
这些题材的电视剧,无论是什么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而“文艺类”电视剧在市场上的风险较大,如《前任》系列虽然有成功的前作,但后续作品还需考虑社会环境和性观念的变化。
换个平台,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视频平台的竞争,使得观众更倾向于在线追剧,这不仅降低了观影成本,也让观众在私密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共情和代入感。
这种“密室效应”使得观众对熟悉的演员产生更深的好感,从而在电视剧领域形成了一种集约效应和聚焦热点。
电视剧的传播条件,让观众可以在任何场合自由观看,这种私密的观影体验,让演员的表演更容易触动观众的情感,从而影响口碑的传播。
然而,电视剧市场也有其风险,如“一人崩而剧崩”的现象,但总体而言,“演员扛收视率”在电视剧领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
艺术的长存
笔者认为,“演员扛票房”和“什么是快乐星球?”都是娱乐话题,不应被过度放大。
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最终的口碑还是要看故事的可看性。在某些舆论场中,“演员扛+”被提升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
粉丝对于偶像的过度追捧,以及随之而来的群嘲,几乎无人去分析一部作品的市场反馈背后的客观原因。这种现象不仅对演员本身造成了干扰,也对其长远发展和业内评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就像“流量”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但被过度炒作后变味了一样。
当演员回归本位,让故事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讨论的焦点时,“谁来扛”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是否认可演员的表演和作品的价值观。
换言之,无论在“场外”多受欢迎,“进场”后演员只是剧中角色的扮演者,要服从整体的调度。“场外”因素只具备参考价值,不能成为决定因素。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成败都不是演员能决定的,不能因为单部电影的票房就判断演员的未来,认定这位演员能不能“扛”。
这对演员不公平,对电影不公平,对所有付出辛劳的演职人员更不公平。
就像樊振东所感受到的畸形粉丝文化,它同样让演员们感同身受:
一捧一杀,演员何辜?
就事论事,艺术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