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给微短剧加了哪些料?让它变得更精致了?

《金蹄银鬃》宣传

周星驰给微短剧加了哪些料?让它变得更精致了?

文/云霓裳

近来,一场跨界合作在数字娱乐领域掀起波澜,知名短视频平台携手泰斗周星驰,推出了旗下“九千九百九十九剧场”的首部力作《金蹄银鬃》。这部聚焦“反欺诈”主题的微短剧,围绕着一名初出茅庐的律师林晓梦,她为了解救身陷“杀猪盘”骗局的双胞胎姐姐,与一位身份被盗用的网络红人赵子豪,从繁华都市至边陲小镇,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踪之旅。

得益于周星驰在华语影坛的传奇地位,《金蹄银鬃》甫一上线,即刻吸引了海量目光,短短一小时内点击量突破七位数。截止撰稿时,第一季累积播放量已逾2.5亿次,而紧随其后的第二季亦不负众望,仅在7月5日发布后,便迅速累积了4900万次的播放记录,在同期上线的横屏微短剧作品中,成绩斐然。

然而,观众反馈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

赞誉之声集中在《金蹄银鬃》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捕捉和高水平的制作上。一部分观众高度评价该剧敢于触及网络诈骗、职场潜规则、网红文化的敏感议题,同时,主创团队运用横屏构图,借鉴长篇的视听技巧、表演风格和制作标准,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被誉为“会拍”。

反之,持态度的观众则普遍感到《金蹄银鬃》虽不乏讽刺之锐利,却在幽默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完美捕捉“无厘头”喜剧的灵魂。他们认为,即便剧中充斥着对周星驰经典桥段的致敬,但缺乏星爷亲自操刀的直接参与,是难以弥补的缺憾。

若单从剧情层面考量,《金蹄银鬃》无疑是一部优缺点并存的作品。然而,置于微短剧“精品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尤其在六月一日微短剧“分类分级审查机制”正式启动的背景下,《金蹄银鬃》的意义远超单部作品的成败。

“星”引力:微短剧观众群体的拓展

对于《金蹄银鬃》引发的观众反响分化,需以理性视角加以审视。

那些认为此剧“格调不高”、“意犹未尽”的观众,多数是冲着周星驰的名声而来。若将其与《喜剧之王》、《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等星爷的经典之作相提并论,难免会感觉其浅尝辄止,甚至质疑是否“挂羊头卖狗肉”。

但从微短剧的现有水平来看,《金蹄银鬃》堪称精品典范。习惯性观看微短剧的观众往往给予较为宽容的评价,毕竟相较于其他同类作品的夸张演绎和刻意营造的刺激感,《金蹄银鬃》的处理手法更为克制和自然。

《金蹄银鬃》的口碑分化,正表明它成功触及了一群以往较少关注微短剧的观众,从而实现了受众范围的扩大。

作为新兴的网络视听艺术形态,微短剧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然而,即便是在热度榜上的作品,其影响力也多限于特定群体。能够跨越界限,引起公众广泛讨论并激发主动搜索欲望的微短剧,寥寥无几。《逃离大英博物馆》、《招惹》、《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作品,通过情感共鸣、沉浸式视听体验或网络流行语的巧妙运用,开辟了微短剧“出圈”的路径。而《金蹄银鬃》则试图另辟蹊径,借助周星驰的大众文化符号效应,搭建起连接传统影视观众的桥梁。

面对日益严格的微短剧监管环境,“精品化”转型迫在眉睫。然而,这不仅仅是创作者的一厢情愿,更需庞大的受众基础作为支撑。从这一角度看,《金蹄银鬃》在观众群体扩展方面的尝试,显得尤为珍贵。

微短剧,而非简短版网剧

谈及微短剧的“精品化”,吸引传统影视人才的加入无疑是提升质量的捷径。然而,这些资深创作者要想在微短剧领域大放异彩,还需经历适应过程,既要克服大制作项目的思维惯性,也要掌握微短剧特有的创作规律。

微短剧的叙事容量,并非简单地将电影或数集电视剧分割重组。对于观众而言,每一集的结尾犹如乐章中的休止符。倘若多集连续采用相同的视听风格和叙事节奏,讲述主角渐进式成长的故事,那又何不直接欣赏一部网络电影?因此,成功的微短剧往往融合了多样化的视听风格,单集叙事的变化,以及各集间议题的交替,甚至角色性格的突然转变。这些元素并非评价微短剧优劣的标准,但如果创作仅局限于连续性的追求,忽视了对“非连续性”的探索,便难以满足微短剧观众的期待。

《金蹄银鬃》的亮点在于,尽管出自专业团队之手,却没有沦为一部缩水版的网络连续剧,而是力求贴近微短剧的艺术特质。全剧以林晓梦与赵子豪的联手追凶为主线,确保故事连贯性的同时,每集都穿插了不同的社会话题,保持着相对独立的风格、情节和节奏。

例如,《金蹄银鬃》巧妙融合了职场讽刺喜剧、、女性题材影片、犯罪等多种类型,触及电信诈骗、职场欺凌、校园暴力等社会热点。尽管在主线推进与议题转换的衔接上尚有瑕疵,但主创团队对微短剧“非连续性”特点的自觉探索,值得称赞。

剧场运营:艺术家MCN模式的试验田

微短剧精品化的实现,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还需匹配的商业模式。

当前,微短剧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一为长视频平台上线的微短剧,主要依靠平台分成及广告收入;二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扶持的微短剧,主要通过品牌赞助和平台分成盈利;三为小程序微短剧,主要依赖用户付费观看。在这三种模式中,“流量导入+付费观看”模式不利于精品微短剧的培育,高昂的成本和商业风险让小程序类微短剧更倾向于按市场需求批量生产“爽剧”。而依赖平台分成和广告的微短剧,虽将“精品化”成本转嫁给平台,但从长期发展角度考虑,并非最佳商业模式。

最具“精品化”潜力的,是结合品牌定制与平台分成的微短剧模式。目前,抖音、快手支持的热门微短剧多采用此类模式,由MCN机构旗下达人账号制作,每一部热门微短剧几乎都有专属的品牌合作伙伴。由于成本回收不依赖用户付费,这类作品长度通常控制在20集以内。

篇幅适中且商业模式稳定的微短剧,留有充足的空间进行精品化探索。

“九千九百九十九剧场”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一个以周星驰为品牌核心的喜剧创作MCN角色。虽然周星驰未必直接参与每一个项目,但他筛选出的喜剧人才,得以自由发挥,创作符合各自艺术风格的微短剧。例如,《金蹄银鬃》由易小星担纲监制,马史则凭借丰富的院线电影、和微电影经验,为作品注入独特魅力。

相比常规MCN旗下为流量和销售拼尽全力的“达人”,“九千九百九十九剧场”聚集的专业人士创作上限更高,作品输出更为稳定。在短视频平台的商业资源加持下,他们有望成为微短剧精品化时代的璀璨之星。